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宏观经济学导论,衡量宏观经济的主要指标,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ISLM模型及运用,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政策分析,ADAS模型、失业与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理论。
本教材主要适用于国际贸易、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财务会计、物流管理等专业,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教材,也可供高职高专相关专业教学使用,还可以作为非相关专业选修或对经济问题感兴趣的爱好者自学使用。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1
一、微观经济学的学科意义与遗留问题1
二、什么是宏观经济学?——从树木与森林说起3
三、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6
四、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9
五、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13
【本章小结】17
【复习与思考】17
第二章衡量宏观经济的主要指标19
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及其衡量19
第二节失业的衡量30
第三节价格水平与通货膨胀的衡量32
【本章小结】38
【复习与思考】39
第三章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42
第一节宏观经济均衡及其实现42
第二节总支出构成及其决定45
第三节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51
第四节乘数理论55
【本章小结】58
【复习与思考】58
第四章ISLM模型61
第一节产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61
第二节货币市场的均衡:LM曲线65
第三节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ISLM模型73
【本章小结】79
【复习与思考】80
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ISLM模型的运用82
第一节财政政策工具与运用82
第二节货币政策89
【本章小结】98
【复习与思考】99
第六章开放经济中的宏观经济政策分析101
第一节开放经济中的基本概念101
第二节开放经济中的ISLM分析109
【本章小结】115
【复习与思考】116
第七章ADAS模型118
第一节总需求曲线118
第二节总供给曲线120
第三节总需求总供给模型125
第四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宏观经济波动129
【本章小结】134
【复习与思考】135
第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137
第一节失业137
第二节通货膨胀142
第三节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148
【本章小结】151
【复习与思考】152
第九章经济增长理论154
第一节经济增长概述154
第二节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157
第三节索罗增长模型162
第四节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168
【本章小结】171
【复习与思考】172
参考文献174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学课程的教材建设已由最初的从西方国家“拿来”发展到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实践、“用本土的故事演绎经济学故事”的阶段。例如,21世纪初北京大学卢锋教授的《经济学原理(中国版)》,以及近年来袁志刚与樊潇彦、易纲与张帆分别主编的《宏观经济学》,在结合我国改革实践编写适合中国学生使用的教材方面均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但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位居世界第一、且经济学教学层次不一的国家来说,仅有几套本土版的经济学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这里,我们也奉上一本试图将西方主流经济学与中国改革实践相结合的宏观经济学教材,期待能够对西方主流经济学在中国的普及和应用起到一点积极的作用。
在本书的构思和写作中,我们力图突出以下特点。
第一,运用中国的经济事例和经济数据阐述宏观经济理论。每一章的开篇都提出我国面临的宏观经济问题,由此引出本章的基本内容;阐述基本内容时,在将宏观经济学理论与中国经济现实问题的结合方面做出大胆探索;书中各章都设置了“案例”项目,介绍的事例、故事和政策分析大都来自中国30年来改革开放的实践;在讨论GDP度量理论、失业的衡量、我国国际收支账户等问题时大量利用了我国最新的经济数据。总之,本教材精心选择和利用了中国经济中一些素材,引导学生将理论运用于现实,提高他们运用经济学思想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第二,重视对宏观经济理论的应用和政策分析,而对宏观经济理论本身的介绍则有所取舍。如此设计内容是基于如下考虑:教师的授课课时及学生的学习时间有限,我们不能追求所讲授内容的面面俱到,而应当强调学生会更有兴趣的内容。我们越是舍弃掉一些冗长的细节,越能够专注于核心理论的充分阐释,这有助于学生消化吸收所学的东西。因此,本书在内容取舍的安排上,突出实用和适用的特点,而不是事无巨细包罗无遗。我们希望,通过对一系列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的详细介绍和深入分析,使学生能够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去理解并分析宏观经济中的各种问题,这对于开掘他们对现实生活中经济现象的理解兴趣,培养他们对于公共事务和政策的理性评价能力,都很有意义。
第三,简明、通俗,努力把抽象、深奥的宏观经济学理论深入浅出地介绍给读者。本书是一本宏观经济学的入门教材。作为一本入门的教材,本书基本不用高等数学,主要是以文字叙述我国的宏观经济事例和读者所熟悉的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理论,同时,辅之以图形和中学数学直观的展示概念。许多著名的国内外经济学教授都倾向于这样做。这是因为,现代经济学的技术训练虽然非常重要,但那是更高深经济学课程的基本要求。对于大学一年级学生和以前从未接触过经济学的读者来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掌握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培养良好的经济学直觉,能够理性地认识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及其后果,同时树立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关注现实,关注中国经济。而那些对经济学有兴趣的人,也可以此为出发点,在更高深的教育中锻炼他们的建模能力。本书的简明、通俗还在于我们立足于提供一个清晰的、简明的、生动的叙述风格,尽可能使用简洁、易懂的语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逐步展开分析,把深奥难懂的理论变得简单、具体,使初学者容易理解和掌握。使普通大众能够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进而具备判断经济政策优与劣的能力。
简明、通俗的风格使本教材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各专业的大学生、自学者、对宏观经济学有兴趣的官员和决策者都可以使用。只要你想读懂新闻媒体广泛报道的能够反映宏观经济状况变动的诸如总收入、物价上涨率、失业率等经济数据,只要你想了解诸如人民币汇率该不该上升,或者想了解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预测未来中国经济的走势等涉及整体经济运行的问题,你都可以通过阅读本书走向寻求答案的道路。
目前,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框架有两种倾向性。一种是传统的凯恩斯理论的分析范式,即从简单商品市场均衡入手,再将货币因素纳入进来,然后进行总供给总需求的分析,最后才涉及长期经济增长问题。另一种是西方主流教材的分析范式,即从与微观经济学在逻辑上相一致的角度,先分析宏观经济的长期增长问题,再研究经济运行的短期波动问题。两种分析框架各有长处。基于我们为应用型本科讲授宏观经济学的感受,本教材还是选择了目前国内已经习惯的传统的凯恩斯理论体系。全书共有9章,前两章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和宏观经济数据,然后依次讨论了产品市场短期均衡、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短期均衡,以及开放经济中的均衡和宏观经济的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第七章最后一节将理论运用于我国的实践,详细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经济的几次重要波动和宏观调控政策实践。最后两章的研究重心转移到长期经济上来,包括长期中的失业、物价和经济增长问题。
参加本书编写的有亚历、徐友光、贾红海、曹伟、张子昱、刘小芳、林正静,全书由亚历修改定稿。徐友光与贾红海参与了对本书的审稿,徐友光作了大量的联系、校对和绘图工作。
由于时间仓促,书中难免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09年7月
本教材主要适用于国际贸易、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财务会计、物流管理等专业,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教材,也可供高职高专相关专业教学使用,还可以作为非相关专业选修或对经济问题感兴趣的爱好者自学使用。
|